1.根据纸样裁剪所需面料、里布、辅棉还有用作贴布的不织布,另外再斜向裁剪一些宽度约为2.5cm的滚边条。
2.首先来缝制虎耳,两片面料中间夹一层辅棉为一组将周围缝合一圈固定;再将虎耳边缘滚边,之后将底边疏缝后抽紧线头缩皱耳朵备用。
3.取过两片虎头帽面料,正面朝里对齐将前额至头顶这条线缝合,之后在有弧度的缝份上剪开一些牙口,然后分缝熨平。
4.在前额部分贴缝上不织布,缝上两个黑扣子做眼珠子,并用绣线绣出胡子。
5.接着将头顶至后颈的线条缝合,同样适当修剪牙口并将分缝熨平。
6.取过两只耳朵,一边一个夹在头顶缝的两端进行缝合;
7.翻个面,虎头帽的表层就制作好了,接着将里布和辅棉一起缝制成帽里。
8.将表层和帽里套在一起将边缘疏缝一圈后滚边。
中原地区虎头帽从保护与保暖人体头部的功能出发,将帽体结构分为帽顶、帽身和帽帘三部分。
依据这三种结构的组成,将虎头帽形制分为两类,这两类虎头帽由于帽体结构的组合形式不一样,致使帽子的长短和立体程度也发生变化,以此适应不同季节的穿戴使用。
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是我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
它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中说: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避邪。
”
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前,因为医疗条件等原因,
婴儿的成活率很低,
人们便寄希望于一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庇佑,所以我国大江南北普遍流行着这样的风俗,
出生的男孩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着虎衣、抱虎枕。
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
婴儿出满月的时候,必须由舅舅家或者姑姑家给小孩送来一顶“出脱帽”,
意思希望小孩长大后能够有出息。
一般而言这种出脱帽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为常见的还是虎头帽。
陕北虎头帽是当地古老的针线手艺,它和有关老虎的神话、老虎崇拜观念以及民间古老的满月民俗相伴生,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渊源。
虎是健康和震灾辟邪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
因此,当地的布老虎制作技艺的存在就有了深厚的民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