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史记记载,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帮助晋国公子称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之后,陪母亲隐居深山。
晋文公为了让他出山佐政,放火烧山,结果火焚而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别将此日定位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
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的风俗有:
1、拜扫祭祖;2、吃冷食;3、踏青郊游;4、插柳等。
1、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2、吃冷食:
为追悯先贤之情,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
3、踏青郊游:
寒食节也叫踏春,始于唐宋。
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踏青的场景:
“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
4、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
寒食节禁火的习俗与介子推有关系,由于介子推忠心耿耿,结果被烧至死,所以为纪念介子推就有了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