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四十年表示为四十年,跟现在的表示方式没有区别。
四十,可写作“卌”。
卌:
读xì。
这与文言文无关。
文言文仍然是四十,如“四十不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1、写。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译:
于是丹写信说:
“陈胜称王”
2、记录。
清代方苞《狱中杂记》: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
译:
我被感动了,以杜君说泛审问的,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在记录。
3、文字。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
译:
士兵买了鱼煮了吃,吃到鱼肚子中的字条。
4、书法。
北宋曾巩《墨池记》: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
译:
王羲之曾经仰慕草圣张芝池边学书法,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5、信。
唐代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译: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6、文书;公文。
北朝民歌《木兰诗》: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译:
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7、书籍。
宋代朱熹《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
译:
一般说来读书首先必须熟读。
8、指《尚书》。
9、曲艺的一类。
清代黄宗羲《柳敬亭传》: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译:
的盱眙城里,为人说书。
扩展资料
书的今义:
1、成本的著作:
书籍。
书刊。
书稿。
书香。
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信:
书信。
书札。
书简。
书函。
3、文件:
证书。
说明书。
4、写字或写的字:
书法。
书写。
书桌。
书案。
书画。
5、写文章:
大书特书。
罄竹难书。
6、字体:
草书。
隶书。
楷书。
7、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书。
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