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十六府位于山西境内,“九州十六”是民间的说法。
山西自明建省以来,只有清朝时是十六府,九州十六府分别如下:
九州分别为:
并州,云州,忻州,朔州,绛州,河州,汾州,解州,泽州
十六府分别为:
大同府,太原府,宁化府,汾州府,蒲州府,平阳府,潞安府,宁武府,朔宁府。
徐承庆,字梦祥,自号谢山,江苏长州人。
举乾隆丙午顺天乡试。
大挑以知县分发山西,补孟县,调阳曲,擢平定州,转解州,署汾州府知府,引疾归。
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唐《元和郡县图志》载:
“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
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县入石州,三年(1262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入石州,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永宁州并入汾州府;清朝一代二百多年没有变化。
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1918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1941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1946年)并入离石。
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1954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197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1971年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1996年5月离石撤县设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设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汾阳话指的是通行于山西省汾阳市境内的方言,语言学分类一般归为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
由于地处晋语并州片和吕梁片交界处,汾阳话也拥有一些并州片的特征。
与此同时,汾阳在历史上长期是汾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加之明朝庆成王朱济炫和永和王朱济烺册封于汾州府,汾阳话较之周边县市更多地受到明代官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