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鞭辟:
鞭策,激励;里:
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
“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
擘肌分理擘:
分开;理:
肌肤的纹理。
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
“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
察察为明察察:
分析明辨;明:
精明。
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出处:
《晋书·皇甫谧传》:
“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
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耳食之言耳食:
耳朵吃饭。
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
“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分毫析厘毫、厘:
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
剖析。
分析一毫一厘。
形容分析细微。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采,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
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
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
宋·朱熹《答许顺之书》:
“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
囫囵吞枣囫囵:
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
浑抡吞枣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同“浑沦吞枣”。
分析加点词语要看语境,结合整篇文章的意思再分析。
应该是“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这则成语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成语出处,“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例句,现代·秦牧《手莫伸》: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
”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