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为了飞天圆梦,准备了近25年。
他直言:
“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
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
这些年来,邓清明以“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为信念,即使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依旧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终于驰骋寰宇、圆梦太空。
没有执行过出舱任务。
此次执行出舱任务的航天员是费俊龙和张陆,02号航天员邓清明在舱内配合支持出舱活动。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首次的出舱活动,那也是中国空间站彻底建成之后,航天员的首次出舱,全程持续了7个小时左右,完成了梦天舱外载荷设备的安装工作,全部既定任务完成,执行出舱的航天员是费俊龙和张陆。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两次太空行走,02号航天员邓清明皆是在舱内配合,尚未完成自己人生中太空行走的首秀。
按照以往的规律,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都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其中01号航天员分别出舱两次,02号航天员和03号航天员各出舱一次。
到了神舟十四号时增加了一次出舱太空行走,刘洋进行过一次出舱,陈冬和蔡旭哲进行两次出舱行走。
中国航天员邓清明,从小励志飞天。
他是我国的首批航天员,做了四次备份航天员,看着身边的队友一个一个飞天,他都没能上。
可他依然坚持,每次备份都完每项目,终于在神十五去空间站了,值得敬佩。
20xx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
这份挚爱源于深知:
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
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
“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
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
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20xx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
“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
“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
“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
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
航天员有陈全,赵传东,潘占春,李庆龙,吴杰等没上过太空。
陈全,赵传东,潘占春,李庆龙,吴杰等虽然没上过太空,但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
“战友飞,就是我在飞”,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5人未上太空正因有无数坚守的航天人,中国航天才能不断向星辰大海更深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