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10-29 08:32:36   来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为得到道理,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失去道理,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句话常用于教育和启发个人与团队的行为准则,强调了道德与真理的重要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释义: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

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扩展资料:

该句出自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

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商朝的纣没有道义,所以没有人帮他,而姬发恰恰相反。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没有道义,没人帮他,陈胜吴广有道义,有很多人帮他们。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隋朝末年杨广没有道义,各个地方的农民起义,而瓦岗军有道义,有人帮他们。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元朝顺帝没有道义,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有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

意思是::反对内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内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解释?

意思就是: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道:

指道义、正义。

寡:

少。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