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释词》认为撺掇的词义有五个:
一谓怂恿、促成;二谓催逼;三谓乐器演奏的术语;四谓张罗;五谓搬
弄、抛掷。
《现代汉语词典》收此语词: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苏州、西宁等地人常用此语词,昭通人把撺掇合音说成撮,其意皆为怂恿,鼓动。
这样看来,撺掇一词只剩下怂恿、鼓动的词义了。
意思:指的是煽动;怂恿。
撺,普通话读音为cuān。
“撺”的基本含义为抛掷;引申含义为匆忙地做,如临时现撺。
在现代汉语中,“撺”还表示怂恿,如撺弄。
撺,最早见于小篆。
手表意篆书形体像手,表示撺是用手抛掷;(窜cuàn)表声有逃跑远去意,表示撺是将物抛向远处。
声旁简化。
本义是抛掷。
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撺”字。
撺掇意思是挑唆、怂恿。
撺掇cuānduō
怂恿。
《西游记》第三十回:
“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
”鲁迅《呐喊·社戏》: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
撺掇和怂恿这两个词的意思不同。
撺掇的意思是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前钻后跳的。
怂恿是指从旁边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二是出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