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春联起源于什么时候(最早的春联出现于)

发布时间:2023-11-01 16:03:16   来源:    

春联起源于什么时候?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对联的源头,基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一般认为,对联的前身是“桃符”。

据《淮南子》说,所谓桃符,又称“桃梗”,是两块“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悬挂在正门左右门扇上用来驱鬼镇邪的。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宋代王安石有诗为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的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去年的旧春联。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

“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

最早的春联出现于?

    最早的春联出现于殷商时期的桃符。

当时的桃符,是用两块桃木板制成,上面写上神萘二字。

因神荼是传说中专门制约鬼神扰民的大神,桃木也是避邪的神木,所以,先民们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就把大神的名字写在桃板挂于房门的左右。

这就是最早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