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
拼音chéntuán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陈庄村)(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
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陈抟,字图南你,字号“扶摇子”,生于亳州城南十二里处,宋汤河西岸的陈庄,其名、字、号均取自庄子《逍遥游》:
“有鸟焉,其为名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而“希夷先生”则是宋太宗赵光义赐给陈抟的名号,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希夷”意指“空虚,寂静,不能感知”之意,这样或许更符合老祖陈抟仙风道骨,深不可测的高人形象吧。
陈抟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他父亲希望他超过陈抟,最好三个陈抟在你面前也白给,故此叫三世陈抟,昆仑僧也叫三世比丘,也是三世陈抟比丘僧,佛法精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