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中,我是比较喜欢问“在吗”
有事叨扰别人,想麻烦别人帮忙前,比起冰冷又显套路的“在吗?”或一个让人感觉带有虚情假意的“微笑”表情,不如给“在吗”的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或昵称。
后面开门见山说主题,这样显得近人情有温度,收到信息的人也会回复你,当对方回复你后,你再态度和蔼地说明自己需要对方帮助的原因。
01耽搁时间,也影响沟通效率
让人愉悦的聊天或者说会聊天,不一定你得幽默风趣,通晓各种典故轶事,有啥说啥,别抛下“在吗”的鱼竿把别人钓出来了,结果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暂且不说没事儿随便聊天,从沟通角度来说,这样的沟通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工作那会儿有一个同事就喜欢发“在吗”,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在吗”让我开会迟到。
她问我在吗,我没能第一时间看见,过后回复说在,等了一会儿她说之前发信息是想告诉你3点去开会,然而当她发这条信息给我时已经3点过了,开会迟到了。
无论在职场中抑或生活中,一针见血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拖泥带水。
02学会说重点,少套路别人
我在班级群里问过同学,大家对于聊天中发“在吗”有什么看法?大汪第一个诉说自己的“辛酸史”。
因为有些事情要先问对方在不在,只有对方回复在了,才可以说出来,这样被拒绝的机会就要少一些,得到的答案会要快一些,沟通起来要顺畅一些。
如果我们不问,直接和对方说事情,对方有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几天都不回你信息,这样双方都很尴尬,对方的不回答也算是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