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及翻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多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典故
晋文公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
“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
“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意思是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说明王戎特别聪慧,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推理,比同年龄的孩子的思维要敏捷很多,你想想看,路旁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如果好吃的话,早就被别人摘了,还能轮到你们来摘吗?
意思就是王戎不去路旁边摘李子,从这句话看出王戎不盲从,不轻信别人,相信实践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仨“之”,都是代词,其用法、意义是:
诸儿竞走取之 之,代词,指代李子,可译作“它”。
人问之 之,代词,代人,指代王戎,可译作“他”。
取之,信然 之,代词,指代李子,可译作“它”。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