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是指宇宙中各类天体发生的运动。
2、天体,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通称。
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微小天体等。
银河系中的天体有恒星、星团、星云以及星际物质等。
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
还有近年利用最新观测手段发现的红外源、射电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微小天体等。
银河系中的天体有恒星、星团、星云以及星际物质等。
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
还有近年利用最新观测手段发现的红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γ射线源等。
以上都属于自然天体。
而人造卫星、宇宙火箭、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空间实验室等都是人造天体。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
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
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水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790万公里,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为0.206,故其轨道很扁。
太阳系天体中,除冥王星外,要算水星的轨道最扁了。
水星在轨道上的平均运动速度为48公里/秒,是太阳系中运动速度最快的行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只需要88天,除公转之外,水星本身也有自转。
过去认为水星的自转周期应当与公转周期相等,都是88天。
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戈登、佩蒂吉尔和罗·戴斯用安装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定了水星的自转周期,结果并不是88天,而是58.646天,正好是水星公转周期的2/3。
水星轨道有每世纪快43〃的反常进动。
地球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
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76天。
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
因此人们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
由于水星在近日点时总以同一经度朝着太阳,在远日点时以相差90°的经度朝着太阳,所以水星随着经度不同而出现季节变化。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
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
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GM=gR*R、T2/R3=4π2/GM。
天体运动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应用物理学,特别是牛顿力学,研究天体的力学运动和形状。
天体运动的研究对象是太阳系内天体与成员不多的恒星系统。
以牛顿、拉格朗日与航海事业发达开始,伴着理论研究的成熟而走向完善的。
天体运动的公式是:
GM=gR*RGMm/(R*R)=ma
天体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
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
天体,是对宇宙空间物质的真实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公式:
开普勒第三定律:
R3/T2=K(=4π2/GM);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g=G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