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各个时期陶瓷的主要特点:
1.唐朝:
唐代陶瓷以青瓷和白瓷为主。
早期青瓷器胎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
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质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
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
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2.宋代:
宋代陶瓷造型多简朴,以仿青铜器造型为主,并多小件,但在器物的边角、口沿、底足很讲究修饰。
宋代瓷器的釉面质感柔和,釉色以青白、灰白为主,釉面多有冰裂纹和流纹装饰。
3.元代:
元代瓷器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
元代瓷器胎质细腻,釉面光润,釉色以天蓝、天青、粉青、米黄等为主,器形多为大件,如大碗、盘、瓶等。
4.明代:
明代陶瓷的造型多样化,有葫芦形、莲花形、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
明代青花瓷是其代表之一,釉色多为白釉或青花瓷,釉面光润,纹饰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
5.清代:
清代陶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釉色多样,纹饰丰富多彩,彩釉品种丰富,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等。
清代的官窑瓷器质量优良,器形端庄典雅,釉面光润,纹饰精细,色彩鲜艳。
总的来说,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繁荣的特点,不同朝代的特点和风格各具特色,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看瓷器造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3.看瓷器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
这种图案一般晚清使用较多,多为民用。
“内府”字样说明是当时的内务府处定制,或者是直接由内务府造办处制造。
这类瓷器一般都是图案比较通俗,如无款,几乎与民间用瓷器相同。
因此这类瓷器一般都是供给皇宫大内的底层群体使用,如普通的禁军士兵,宫女等。
相对比民间瓷收藏价值大,但价格不会太高,一般几百到一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