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介绍:
1、釉色鉴定
龙泉窑青瓷的釉色极为丰富,皆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的梅子青;有粉润如玉,半透明的粉青,还有青中泛黄,釉面光泽较暗的豆青。
其青釉釉面滋润而无浮光,釉汁极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呈色稳定,釉面没有开片。
而越窑青瓷釉色较暗,为艾青色;耀州窑的青瓷釉色青黄,缺少纯净滋润。
龙泉窑的釉属于石灰碱釉,流动性差,有较强的玉质感,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均匀密布的微小气泡。
一般来讲,北宋早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淡青色,釉层透明,表面光亮。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青中带黄,釉层薄,并有较多的开片。
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青翠,极少开片,没有流釉现象。
2、胎质鉴定
龙泉窑的胎色发灰,胎质缜密,胎体细薄匀实。
同时期的耀州窑青瓷的胎则是呈色较深,胎质不及龙泉窑缜密。
同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色较灰,胎体厚实,胎质较为坚硬。
而民用仿品则胎体更为重要。
在实际鉴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发现越窑、耀州窑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
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区分龙泉窑各个时期胎的不同特点:
北宋早期龙泉窑的胎较为厚重,淘炼不纯,但质地坚硬。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匀称,胎面光洁。
南宋前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中氧化铝的含量较低。
南宋后期龙泉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腻,玻化情况良好,胎色白中泛青。
而同时期的龙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历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质细密坚实,多数呈灰黑色,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
3、纹饰鉴定
北宋时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
北宋早期多莲瓣纹、变形云纹、水波形堆纹。
北宋中晚期则以团花、莲瓣和缠枝牡丹纹为主。
其布局严谨。
南宋前期以刻花为主,划花次之,蓖纹越来越少。
以云纹、水波纹、蕉叶纹较为常见。
南宋中晚期已无纹饰,以青玉般釉色取胜。
4、造型鉴定
龙泉窑的品种非常丰富,品种之全在宋代各大窑系中位居前列,除日常生活用瓷外,还烧制各种陈设瓷。
无论何种器物器型,均古朴稳重,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
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多有弦纹、出筋等。
龙泉窑有宋代民窑的巨擘之誉,盖因其质量甚佳。
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北宋和南宋前期的龙泉窑器物与全盛期(南宋中、晚期)器物。
一般来讲,北宋龙泉窑器物“质颇粗厚”,釉色淡青;南宋前期龙泉窑器物胎体粗重,釉色转为青黄;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器物则薄胎厚釉,以青玉般的釉色取胜。
1、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
2、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3、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
4、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6、造型上看,要掌握不同时代的典型器物,以及同一器物在不同时代的造型特点。
以鬲式炉为例,这种造型在宋代较为常见,宋代炉一般较矮,轮廓鲜明,板沿口外伸,束腰,腹部,三足紧收,廓线起伏明显,整体造型优美细腻。
而明代的同类炉整体造型较呆板,廓线不够流畅。
从细部看,宋代炉器足底部较圆,而明代炉器足较平呈蹄形。
7、从胎体上看,宋代龙泉窑器物胎土颜色为白中泛灰,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桔红色窑红,胎体适中,较元、明时期的胎体要轻薄得多。
明代龙泉瓷胎体厚重,胎色灰黄,底足露胎处显现赭褐色窑红。
8、从釉色上看,典型的宋代龙泉瓷釉层较厚,釉色青翠,光泽柔和,釉层中有气泡,分布大且稀。
明代龙泉瓷釉层比较薄,玻璃化程度高,透明度好,表面光泽强,釉色或绿中带棕,接近艾绿,或黄中带灰,二者都很不悦目。
9、从纹饰看,宋代龙泉窑器物纯以釉色取胜,纹饰装饰极少,即便有纹饰也多是刻花装饰辅以篦点和划纹,以及波浪、云纹、蕉叶等图案,构图极为简练,手法生动。
而明代器物上的纹饰,装饰较为繁复,图案带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是明代龙泉窑器物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
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以青花图案为装饰,它的真品特征有:
釉质洁净而透明,质地细腻,壁薄轻质;釉色苍白,光泽柔润;胎体松软,有细微的碎子飞溅;青花精致,纹饰精美。
宋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包括:
底心有小凸起,底沙细腻均匀,底足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呈现出融洽自然的整体感,有时底足内壁有细密的开片。
哪里可以鉴定龙泉窑瓷器,复旦大学检测中心上海秦汉堂国际高端古董古玩艺术品征集。
故宫博物院有专家可以龙泉窑瓷器鉴定。
10-20万元,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