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的文心就是写文章所用的心思。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其解《序志》云: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的忧愤情绪,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给予极高的评价。
刘思勰和刘勰不是一个人。
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分别活跃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刘勰是北魏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而刘思勰则是唐朝时期的官员和学者,曾任秘书监和左补阙,著有《齐民要术》等著作,对于农业和科技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两人虽然名字相似,但是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