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原籍波兰,她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被公认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
全世界的科学界给予了她极高的赞誉。
一生获得过十项奖金,十六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2次诺贝尔奖。
所得奖金有1898年若涅奖金,1900年若涅奖金,1902年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享利·柏克勒尔和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
1907年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1年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
1924年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全国工业促进会。
1931年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
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阿瑟·哈登(Arthur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von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哈登在发酵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由于在酶化学上的杰出贡献,奥伊勒一歇尔乎与阿瑟”哈登一道获得了一九二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汉斯·菲舍尔(Hans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他完成了对人造血红素品的研制.他在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二年期间,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全部叶绿素的结构,并且证实了叶绿素和血红素之间在化学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叶绿素和血红素的活性核心部是由卟啉构成的。
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卡尔·波斯(Carl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FriedrichBergius)德国人(1884–1949)。
对改革合成氨工业体系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一九三一年诺贝尔化学。
著名高压力化学的开创者为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高压力化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欧文·兰茂尔(IrvingLangmuir)美国人(1881–1957)。
欧文.兰茂尔是世界上首先发现氢吸收大量热而离解为原子的现象并创造了原子氢焊接法的物理化学家。
兰茂尔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
由于对表面化学的探究和发现以及在原子结构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于193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