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陇西李氏家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狄道县)为郡望的李姓士族。
唐代时因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因此贞观年间修《氏族志》时,将其列为第一等。
2赵郡李氏家族。
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
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为北朝官宦最显赫的士族。
唐高宗时位列七姓十家,共有九人出任宰相,唐末五代走向衰落。
不纯正
因为李姓来源复杂,有大量的赐姓。
大唐王朝开放自信,对少数民族非常宽容,唐太宗更是被称为天可汗,很多唐朝皇帝往往会赐与少数民族领袖姓李,因此李姓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血液。
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光弼是契丹人,建立后唐的李存勖是沙陀人,建立西夏的李元昊是党项人,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出身。
李氏,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直系后裔,颛顼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子,与廉、徐、江、秦、梁、李、赵、黄、马、葛、谷、缪、钟、费等姓氏的汉族人,合称为嬴姓十四氏。
李门,一是指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
二指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
也即李家的大门。
李姓和赢姓,姬姓同宗。
李姓的来源1、源于封赏赐姓;2、以官为姓;3、李树图腾说;4、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1、源于封赏赐姓:
诸葛亮平哀牢夷后,为当地少数民族赐汉姓,李姓即为其中一个。
唐朝时,也曾赐有功勋者李姓。
2、以官为姓:
相传李姓始祖叫做皋陶,是黄帝后裔,曾经担任“大理”一职,而后皋陶的子孙世袭其职,并以官职为姓,称为理氏,后改为李氏。
3、李树图腾说:
有说法认为,皋陶后代逃难至李子树下,以李子充饥才得以生存,所以后世以李树为图腾,姓也改为李姓。
4、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鲜卑族汉化后,将复姓叱李氏改为李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都有不同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
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2][3],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4][5][6]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
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1、连云港李:
爱国家宜,世德怀忠,作善兴宗。
2、某地李氏:
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四川川东:
安、邦、定、乾、坤。
4、贵州毕节:
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某地李氏:
安、邦、定、太、平。
6、山东东营:
安、长、道、德、传、先、进。
7、湖南桃源:
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某地李氏:
安、芳、君、贵、宝。
9、四川绵阳:
定、国、安、邦、遵、文、武。
10、重庆李氏:
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