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ān,最早见于战国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焉”的基本含义为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如心不在焉;引申含义为乃,才,如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焉”的用法常作代词指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如心不在焉。
释义: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乃,才;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文言助词。
焉:
语气词,表示停顿,用于分句末或句中,无实义。
整句意思是: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出自唐代韩愈所作《师说》,原文选段: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lùyān
焉,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ān,最早见于战国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焉”的基本含义为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如心不在焉;引申含义为乃,才,如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焉”的用法常作代词指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如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