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是会意字。
甲骨文从人,从臣(是竖立的眼睛),会人低头俯视之意。
金文、小篆承接甲骨文而来。
隶变后楷书写作“卧”。
近义词是:
躺
基本释义:
1、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
~在地头休息。
一棵大树横~在路上。
2、停止劳动或努力。
3、引伸指物体平放或倒伏在地上。
4、死的婉辞。
没有相对应的近义词。
卧,普通话读音为wò,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卧”的基本含义为睡倒,躺或趴,如卧倒、卧铺;引申含义为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如卧个鸡子儿。
在日常使用中,“卧”也用作名词,表示寝室,如卧室。
“卧”字初见于金文,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卧”。
连用两个“卧”字,这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跟“摇篮”的比喻与“理想的境界”的氛围也很和谐,舒适、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