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
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的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说:
“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
千里莺啼:
指的是燕子在千里之外仍能发出啼鸣的声音。
绿红水村山郭:
指的是水乡间的村庄和山岗,绿草如茵,红果如珠。
九期风:
指的是春季九月份时,风和日丽,清晰可见,让人感到温暖悠然。
1
千里莺啼绿映红翻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的诗句,此句描绘了江南的美好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