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蜀国丞相诸葛亮巧遇东吴大将吕蒙,二人至酒楼论议,诸葛亮问曰:
“久闻将军武功盖世,令敌闻风丧胆,但不知将军谋略如何?”蒙曰:
“东吴不乏足智多谋之俊才,吾只需听命行事即可。
”亮叹曰:
“战场之态势,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若只知听命行事,岂不贻误战机。
”蒙面有愧色,无言以对。
而后,吕蒙经孙权劝学,奋发努力,令鲁肃对其赞叹不已。
诸葛亮听闻此事,心中疑惑:
蒙之才略竟如此地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待吾一探究竟。
不日,亮宴请蒙,席间,亮曰:
“兵者?”后,望蒙笑而不语。
吕蒙愕然,随即释然,继而答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亮笑问曰:
“凡用兵之法,何者为上?何者为次?何者为下?”蒙从容答曰: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亮摇扇赞曰:
“卿今者才略,可与子敬相提并论。
”逐结友而别。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
”吕蒙便开始读书。
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
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
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