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话是指为祖国建功立业愿抛头颅献出生命。
“碎首黄尘”中碎首指把头弄碎,指献出生命。
黄尘指的是灰尘,尘土,在歌曲中指代的是祖国。
“燕然勒功”指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后来人们用此来表示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可用来形容建功边地的决心和气概。
燕然勒功-拼音
[yānránlègōng]
释义
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例句
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
yànránlègōng
释义: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燕”,普通话读音为yàn。
“燕”的基本含义为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如燕尔、燕好;引申含义为轻慢,如“燕朋逆其师”。
此外,“燕”还表示古同“宴”,宴饮。
燕然未勒:
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典故出在《窦宪传》:
“勒燕然”
《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宪传》:
“(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虏众崩溃,单于遁走。
……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功,刻石记功。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而“燕然未勒”的意思即包含功业未成、边患未平之意。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至死不懈
当之无愧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引人注目
忠实平厚
热泪满眶
蓬断草枯
是窦宪。
东汉名将,匈奴的终结者。
公元89年,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走。
窦宪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燕然勒石。
公元91年,窦宪出塞五千里,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单于本人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此后匈奴一部开始向欧洲迁徙,余部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