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原句是: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即楚材晋用的典故。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惟,语助词,没有意义。
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楚国出人才,这里的人才最为兴盛。
惟:
语首助词,无实际意义。
“惟楚有材”是从“虽楚有材”转化过来的,是因其意而引伸之。
“虽”、“惟”虽有一字之差,在内容上实际是一致的,都说的是楚国(地)有材,是很符合历史事实和逻辑规律的,故已成定论。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这里的材同才,同义字。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
“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