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长城目前的基本现状(长城的基本状况和长度结构)

发布时间:2023-07-20 13:36:37   来源:    

长城目前的基本现状?

长城是我国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一大工程,更是被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但是因为风吹雨蚀、游人破坏、维护不善等众多因素,中国古长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整个古长城30%已消失。

长城的基本状况和长度结构?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建筑结构: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相关故事: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长城的基本现状50字?

长城的基本现状:

风雨侵蚀、树木撑坏墙体现象严重

维护不善,遭到破坏

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保存状况较差

长城的保护需要更多人参与,共同努力,才能让这项伟大的工程永存。

长城总长多少公里要走多长时间?

长城总长21196.18公里。

要走完整个长城需要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数个月或数年。

因为长城经过山脉、河流、沙漠等多种地形,且有一些区段非常险峻,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是以旅游方式,一般会按照景点划分线路,游览时间一般在1-3天左右。

如果是想要挑战长城全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健康的身体、充足的装备和经验的支持。

长城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等基本情况?

背景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战国时期,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

秦国

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秦代

蒙恬大规模筑长城。

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

明代贡献最多。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