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普通话读音为yu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钺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如:
钺斧;钺的引申含义为古星名,如:
钺星。
在日常使用中,钺常用作名词,表示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
如:
釜钺。
1、旄钺旌旗读音:
máoyuèjīngqí。
2、旄钺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máoyuè,意思是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3、旌旗,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īngqí,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
熊虎为旗,交龙为旂,两字本别,今通用。
亦作“旍”。
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鈇钺读为[fūyuè],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指的是斫刀和大斧等刀具。
这种在古代是腰斩、砍头的刑具。
用来表示刑戮。
这个词也可以指君主帝王赐予有功之臣的专杀权利。
ruǎndàyuè
“大”,普通话读音为dà。
“大”的基本含义为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如大厅、大政;引申含义为指大小的对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如大局、大众。
在日常使用中,“大”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如大妇,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