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来看看小鹏的介绍。
诚与成的区别在于词义概念不同。
诚,本义诚实、真诚《说文》释为“诚,信也。”为(心意)真实、实在。《论语•子路》在百年前就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故而,诚必信。为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成,本义完成、成就。《说文》释为“成,就也。”就是事情成、终结之义。是多义词。做动词,为变成、成为、形成等之义。做名词,为成功、成果之义。做形容词,为现成、全、或表示有能力的意思。做副词,为表示答应、许可。
chéng
①<形>真诚;诚实。《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②<名>诚心。《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
③<形>真实;真实的。《史记?扁鹊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
④<副>实在;确实。《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⑤<副>果真;如果确实。《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诚壹】心志专一。《史记?货殖列传》:“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此皆诚之所致。”
古义它有确实,讲诚信(名词作动词)的意思,今义有诚信,诚实。
诚与城不是通假字。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意思不一样,诚:泛指诚实,确实是,真的是。城: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一般分为两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两字同音不同义,并不是通假字。
“诚”字据说最早出现于商朝,真德秀曰:唐虞时未有诚字,《舜典》允塞即诚之义。至伊尹告太甲始见“诚”字。
“诚”字没有甲骨文和金文,始见于战国文字。